没有可以活动的场地,并得到了满意回答后的温柔笑脸,谢承宸忍不住想,只怕这位可不像徐太后心目中的淑女。
谢知和倒是出了宫去,他那份作为决定性证据的画像,还在他行馆里呢。陈王府在京中也有房子,只是多年没有人居住过了,还得好好打扫整修一番,他暂且就在行馆里住着了。
谢承宸对他这一系列举动有些想法,就总觉得他是刻意在向自己展示清白,你看我都在你最容易监视的行馆中住着了,绝不会做些大逆不道的事情的。
虽然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有时候,对某些人而言,某些言行就是过犹不及,画蛇添足了。
谢承宸他来不及计较自己原先的准备彻底落空,原先的计划到这个时候,彻底变得千疮百孔,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反正不需要他刻意“安排”一个证人,少了一道工序,显得更为“自然”,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就算是看过了《朝闻速报》上的报道,知道了原先钱氏被逼嫁给吕主事,是因为在当地有个很有权势的人,想要讨钱氏去做妾。虽然钱氏族人稍有脸面的,就不想家族中出个这样的“人物”,当妾的亲戚,说起来很好听么?
但这人的权势确实很大,嫁给他当妾,是多少人盼都盼不来的好事,如果混出头来了,这个妾的身份,也算是了不得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钱氏家里父母双亡,她自己立的女户,按照时人的规矩,她给人当妾,这家中的财产,最多只能拿走一半,剩下那一部分,需要留下来,给族中过继她家的男丁。
且不说那男丁出自谁家了,单是这划分财产,选定继子的过程,就有数不清的油水可捞,就有不少人,甘愿不要那点面子了。钱氏没法子,才嫁给了吕雁,也就是后来的吕主事。也正是因为这点龃龉,吕夫人顶替掉钱氏的身份之后,这么多年都没跟家族有什么联系,只每年派人回乡来扫墓,也从没有人觉得奇怪。
可这报纸上,也没写这男子的身份,就是自诩为“fēng_liú情圣”的代王啊!
偏偏代王还就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口,这辈子他估计也就碰上这么一位特别的女子,居然拒绝了成为他的妾室。甚至为了避开他,嫁人生子之后,还举家搬到京城去,可想而知他魅力有多大(?!),若非他对另外几位妃子的喜爱,并不输给钱氏,不肯给她正妃之位,她怎么可能无望之下,嫁给这样一个人呢?
也因着这点想法,对着故人念念不忘的代王,在钱氏刚刚与吕主事成亲之时,找人偷偷的留下了不少钱氏的工笔画像,当年他搬到封地来时,从宫中带出的那支水晶望远镜,在这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谢知和之前说他父亲交给了他一张画像,其实还是为着代王的面子说少了。留在代王府里的,就有满满一箱子,被谢知和带到京里来的,足有六七张,大大小小的,有钱氏单人的,也有钱氏带着身边侍女,出外行走的,张张精美,显示这画师画工不俗。
被父王交托了画像,嘱托一定要去看看他旧情人的谢知和,有心不肯答应,但看看那存放画像的箱笼,干净得没有一点灰尘,跟周围几个箱子完全不同的模样,他还是没敢当面违逆代王的要求,至于去到京里被人赶出门什么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这画作的本意是什么,但只要是长着眼睛的人都能看出,这画上的女主角,跟如今的吕夫人,完全就是两个人。最为决定性的证据之一,是其中一张画上,作为陪衬画上去的青衣小丫鬟,跟如今的吕夫人长得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跟吕涵也非常相似。
经由各种画师鉴定过,确实都是二十年前的画作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相信了这一个结果——这吕夫人并不是真正的吕夫人,而是恶奴背主,冒名顶替来的。可是这到了京中才采买的奴仆不知道吕夫人原本是什么模样,两个孩子还很小,也不清楚真相,这朝夕相处的枕边人——吕主事,总不可能不知道这妻子换了人当了吧?
吕夫人被关进大理寺的当天夜里,吕主事也被一起请了进去。欺君加上很有可能的谋财害命,奴仆背主,几项罪名,没一样是能有好结果的。
这事情实在太过骇人听闻,又是在徐太后慈安宫里被发现的,关注宫里情况的人不知道多少,自然很快就传播了开去。搜寻证据的速度自然只有更快的——等待已久的裁缝,出面旁证,这吕夫人不是原来的那个钱氏了!
没有人怀疑也就罢了,想要证人,在吕主事他们的故乡,那是要多少有多少,一眼能辨认真假的事情,确实没办法抵赖,就算想辩解,这原本的主妇去了哪里?要是死了,尸身又在何处?一个问题就够让人难以回答了!
但吕夫人不愧是当年那个异想天开的主意的创作者,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自己开脱:“奴婢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夫人留下来的那个孩子啊!”十分不要脸的,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美化了一番,为什么要顶替钱氏的身份?当然是要为了钱氏和她的孩子,守住钱家的基业,担心吕主事后娶的妻子会待这个可怜的孩子不好,才在钱氏的强烈要求下,跟吕主事不得已被逼发誓,才这般做的。
“谁不知道这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呢?”她看起来十分的楚楚可怜:“还不是姐姐临终之前苦苦相逼,老爷也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