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正常。家里的店那么忙,什么样的客人都见识过了,什么样是事情也都处理过了,每天和那么多人打交道,能得强硬一点反而是好事。
就是……以后可能没那么好忽悠了。
不仅如此,时妈妈的普通话也比去年好了很多,虽然说出来还带着一股方言味,但已经非常不错了。
时尉他们那方言多,一个村都时候还不止一种方言,不管有没有语言天赋,反正在现实的压力下,必须要尽快能听懂,哪怕不会说,也要学着听。时妈妈读书不行,但她学方言学得快。算上他们村子的方言,她能说四种方言呢。
虽然不识字,但会说就行了。
时妈妈都这把年纪了,说实话学不学普通话没什么,他们那边说普通话的人少,将就着也能过去。但时尉上了大学,时爸爸就觉得自己是大学生的父亲了,要有点大学生父亲的样子,也就是没钱。后来店开起来了,兜里的钱包鼓起来了,时爸爸一咬牙就买了个好几百块钱的收音机放店里,天天放着。
本来只是想跟着学学普通话什么,没成想还能招来点生意。
虽然没老师教没课本看什么的,但听听广播的效果也不错,时爸爸时妈妈也没想能真怎么样,时不时地说几句和时纺对对话,还怪有意思的。
作者有话要说:双语教育流行的时候,说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我是信的,但说能变聪明我是不信的,因为我外婆家和我奶奶家虽然是临村,但说的不是一种方言,上幼儿园开始又要学普通话,所以我是在三语环境中长大的,算上英语我会四种语言。而然并没有什么用,英语只能勉强及格,四级花了我毕生的心血。普通话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分,只能在二乙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