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1907年,还是即将到来的1908年,宋彪都已经没有像最初刚当上东三省总督那样繁忙,他有着越来越多的时间可供支配,以至于能在军部的新总督府大楼里冷静的坐看东北亚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
他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者。
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变成东三省之王,他用了三年的时间。
当他为新的东三省构建了整体的框架,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和新的行政体系,以及新的军事体系,他就能坐在所有人的顶峰之上,俯视着整个东三省的渺小。
在东三省的这个天地里,已经没有人能凌驾在他之上,而他大体上是使用了39个人和21个组织机构,完整的控着东三省的一切军政、财经、产业大权。
这些人都是最聪明的人,每个人都有比他强的一面,绝大多数的人都比他聪明博学,这里面也没有多少人能算是他的朋友,但他就是如此领导着的每一个人。
或者说,他在东三省推行的是一种开明的**,他本不需要宪政,不需要立宪,不需要咨议局,而他实际上又是用咨议局这种方式治理东三省。
不管是每周的新军例会,还是每个月的东三省新政例会,或者是一年一度的远东财团年会,他永远都像是云层之上的那个人,冷漠的观摩下面的人在那里讨论各种事务。做出决策,付诸实施和努力。
没有任何问题会真正的引起他的关注。让他考虑去亲自办理。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他所要做的只是在最终的批准令上轻盈签署上自己之名。现在,他更多的使用“宋治中”、“宋震旦”这样的名字,这是因为每天的《东北日报》社论都是他的智囊团队在撰写,所用的就是“宋治中”的笔名,而在中华革命会内部,他则是秘密的使用“震旦”这个名字。
他很冷静。也变得很少说话。
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更加的畏敬和害怕他。
如果你要带领几百个人,甚至是几千个人向前发展,你只需要让别人喜欢你即可。但如果是要带领几千万人向前发展,你就必须让别人畏敬你,既要害怕你,也要敬重你,更要景仰你。
所以,《东北日报》的社评一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每天一篇关于社会、国家、地区、民族、国际、文化、经济、军事、治安之类题目的评论,大体就能让那些阅读报纸的人找到国家和民族的方向感。
宋彪正在努力的让“宋治中”变成一盏明灯,照亮中国人前进的方向,虽然“宋治中”更应该说是一个秘书局内部所有人的集体智慧,但他必须很不客气的将这些成绩和智慧都纳入自己的名下。
这段时间里。宋彪喜欢阅读,喜欢思考,他有很多时间阅读,也有很多时间思考,他可以将时间花在阅读《三国志》上,也可以花在阅读《战争艺术概论》上,还可以花在英文原版的《富国论》上。
他就在新的总督府里阅读和思考,生活和恋爱。
这是一栋新的东三省总督府,位于俗称八家子的地方。也是东北新军东陵军部的最西侧地段,相距奉天城的巡抚衙门和盛京行有八里路,南侧是沈阳新区的各国领事馆和外国侨民公区,北侧是东三省军工业重地,东侧则是新军军部和机关总部。
这是很漂亮的总督府,因为请了德国建筑设计师马尔克参加设计工作,整栋总督府有着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筑风格,整个总督府采取了东方园林式的布局,占地三十亩,整体坐北朝南,分成机关区、生活区两个区域,主体大楼采用大量的花岗岩为建筑材料和装饰,大楼顶部采取传统飞檐和塔楼结构。
主楼两侧设有副楼,东侧副楼为政务系统的办公区,新政系统的财政厅、学政厅、警察厅等分别都位于此处办公,西侧副楼为军务系统的办公区,主楼内部也按照东西原则,东侧为秘书局、新政局、调研局等内部局办公处,而西侧则是军部秘书处、情报处、政治处、参谋三处、德国顾问处。
参谋一处、参谋二处、后勤处、法俄顾问处等则继续保留在军部机关总部,而位于总督府的军事机构则统称为军部机关二部,两个机关部相距一公里远。
搬迁到新的总督府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宋彪这段时间里还是有一些不适应,他一贯是坚持能不进口就不进口的人,虽然安装了地板,所有木地板都是本地的红松木制造的,因为赶工期,木板都是加工好之后直接用机器烘干,房间里至今还有一股淡淡的松香味。
电灯的质量不太好,短短一个月里换了三个灯泡,这是沈阳电灯厂的第143章炳麟提出来的,最近十几篇社评也都是章炳麟主笔代写。
此次的新社评《新论“隆礼尊贤”》就是章炳麟反思过去的“隆礼尊贤”。提倡新式和新时代的“隆礼尊贤”,也就是他说的无比重视教育,他认为“礼”和“贤”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礼”和“贤”都是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的法治、礼仪、廉耻、道德、自然教育。
为此,他又提倡新礼和新贤,推行新式教育,宣扬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法德国。
宋彪将这篇文章看了一遍,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从整体上而言,绝对是一篇好社论,可以让人恍然惊醒。
宋彪也重视教育,他只是觉得章炳麟所提倡的全力推行大学教育有点过于拔高。中国现在确实缺大学人才,但也更缺中专类型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