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本身就一直保持在长期的高度备战状态,新兵扩编的速度极快,随着欧洲军需物资的需求削减,帝工业从2月份开始所生产的军需物资大体都被中央军部紧急购入。继续保持帝工业的高速生产规模。
帝国陆军的八大陆军士官学校在这一时期都陆续达到了大规模培养尉官的水平,虽然中央陆军的兵力规模增加到接近五百万的程度,帝国内部的尉官生总量依然足以保证基层士官的充裕。
思想、装备、士官。
帝国都不缺乏。
只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身为皇帝的宋彪反而要更为慎重的评估事态,最终选择战还是不战,德皇威廉二世正是他的先例和写照,信心满满的宣战后所面临的困境是让人畏惧的。
再弱小的苏俄也是苏俄,再弱小也是俄国。
在战争动员即将进入最后阶段时,宋彪也有些犹豫难决,内阁实际上是明确反对进攻苏俄的,因为通过谈判确实已经能解决掉绝大多数的争议问题,中央军部内部同样存在较大的争议。(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就在这时,马尔托斯将军临时从欧洲战场返回国内。
因为中英法联军的最高指挥权都交给了法国陆军总参谋长福煦将军,马尔托斯将军暂时从南线战区参谋长的位置上休息,短暂的回到帝国。
宋彪晚上亲自为马尔托斯将军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宴欢迎他的回国,虽然帝国在原则上承认双重国籍,但在苏俄十月革命之后,马尔托斯将军已经正式放弃了自己的俄国国籍,此时就只是一名中华帝国公民。
鉴于马尔托斯将军的回归简直像是帝国远征军胜利凯旋归来的前哨声,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等人也一起赴宴,所有人的心情都好极了,包括身为皇帝的宋彪。
在国宴结束后,宋彪请马尔托斯将军到自己的御书房里坐下来休息,并且谈一谈欧洲那边的情况。
两人抽着雪茄,喝着茶,彼此心里都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帝国陆军在此次欧洲战争中真正缔造了自身的威名,所取得的战果也是惊人的,赢得了英法美等国的一致赞同和公认。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生涯,他们两位才能真正意义上算是帝国陆军之父。
对于帝国陆军,马尔托斯将军所作的贡献并不比宋彪少。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那他真的有可能存在功高震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