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巡检司当然不可能再另行组织民团武装,今后这里有且只可能有海汉民团这一支武装存在,许心素所的办法,其实就是给了在澎湖驻扎的海汉民团一个官方认可的法——这不是私人武装,而是由福建官府组织的地方武装。他跟海汉人打了几年的交道,也知道对方不会特别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只要能达成他们所要的效果就行了。
果然颜楚杰立刻对于这个解决方案表示了赞同:“许大人对朝廷怎么都行,我们的目的是守护这里的和平安宁,只要不因此对我们产生误会就好。”
当然了,这也仅仅只是官面上的法而已,海汉军方可不仅仅只是把这里当作一个需要武装守护的港口,而是海汉未来向北扩展势力范围的跳板和重要战略节。
从地理位置上看,三亚到香港岛,香港岛到澎湖,其间的距离都是三百多海里。不管是军事支援还是后勤补给,这个距离都能比较高效地利用海上的运力,降低海上航程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而且澎湖正好扼守着台湾海峡的南部航道出入口,在战时所能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珠江口的香港岛。
军方向北扩展实力范围的规划就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并尽可能地选择航程相当的地方建立据。军方在江浙沿海所选择的下一处目标毫无争议,那就是同时可以控制长江入海口和杭州湾的舟山群岛。而舟山群岛到香港岛的航程超过700海里,如果将香港岛作为战略跳板就着实有遥远,但到澎湖的航程约为400海里,这个距离倒是十分适合海汉军方一贯的蛙跳式发展策略。
而澎湖本身的港口条件也非常适合进行军港建设,除了马公港之外,澎湖岛与其周边岛所组成的澎湖湾,其实也是一处条件极佳的天然海港。这次攻打澎湖的三支海汉舰队,目前的驻地就是在马公港以南的这处巨大海湾之中。
不过要在澎湖建设出一个符合海汉海军要求的军港,所需进行的工作还非常多。由于海汉战船的特殊结构和制造工艺,在海外港口进行维护维修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一个综合性的军港除了能够停靠舰队,进行补给之外,还需要有专门的船坞、吊装工具和船舶技术团队才行。而这类专业设施的建设速度就要比商栈库房之类的民用设施慢多了,没个一两年的时间很难完成。海汉在中南半岛沿岸划出的金兰湾军港从开发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到目前也只是完成了一期工程,能够对“探险级”的战船进行维修维护,至于更大的“威严级”战舰,目前也仅有胜利港造船厂才能进行后续的维修维护。
因此军方虽然已经对澎湖的军事用途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要实施起来还是会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过好消息是执委会在年初对宁崎等人提出的移民方案进行审议之后,已经决定将澎湖作为16年海外重建设港口。
历史上的16年在山东、山西两省爆发了极为严重的内乱,大明境内会出现大量的战争难民,宁崎曾提出过设法从北方地区引进难民来充实海南岛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虽然海汉自身并不具备直接到北方去吸纳难民的能力,但执委会认为这个方案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施耐德也提出了用工业品换人口的操作计划。
不过这个计划要得到实施,澎湖肯定就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成为南下难民的海上中转站。这个作用就相当于当初在广州李家庄设立移民中转站一样,将大量难民在此集结、甄别,完成初步的筛选之后,再组织他们移民到海汉治下的各处地区定居,重新开始生活。北方难民如果能在澎湖这里进行休整,那么对他们适应南方气候环境,保证移民的存活率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要完成这样的转运任务,海上运力和本地的港口接纳能力都将经受很大的考验。马公港作为商港问题不大,但要吸纳移民、屯驻海军,就还需要在本地另行建设港口码头。
5月5日,眼见大势已定,海汉民团开始逐步撤离澎湖。石迪文的舰队首先出发,护送一个营的陆军踏上了返回三亚的航程。一天之后罗杰的舰队也离港出发,与其同行的是这次特地从海南岛各地集中起来的炮兵营。不过炮兵营这次并没有在澎湖战役中捞到什么油水,上岛之后根本就没有再爆发过大规模的交火,炮兵们只是在攻打几处据的时候出场刷了一下存在感,所获得的战功远远不及海军的同行。
5月9日,颜楚杰和王汤姆也率部离开了澎湖返回三亚。与其一同南下的除了民团陆军之外,还有福建军方派往三亚接受为期三个月军训的新一批基层军官,同时这也是许心素与海汉合作以来派出的第六批留学军官。
这批军官几乎全部是来自福建水师,他们到三亚期间除了学习海汉海军的各种战术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接收新近下水的两艘“探索级”战船,这也是海汉为福建军方定制的首批八艘战船中的最后两艘。不过胜利港造船厂倒不用担心担心没了订单,因为在澎湖战役结束之后,许心素就又向海汉下了八艘战船的订单。许心素如此的豪气,主要还是因为澎湖战役的迅速结束让他省下来一大笔的预算,而这笔钱也正好就可以用来扩充福建水师,逐步淘汰那些早就已经过时的老式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