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人看不过去,站出来为陈子觞作证,说陈子觞探望马洪那一天,的确是在他已经交了《梅赋》之后,而且根本没进内屋,在堂屋放下东西就走了。
朝廷重开此案,改由丞相云棠主审,经过数月调查,比对各种证据,发现陈子觞果然是冤枉的。
当初替马洪作证的十几名试子,亦都招认,他们和马洪平日相交甚好,且一直看不惯陈子觞,就做了伪证。
《梅赋》这篇赋,实实在在是陈子觞写的,他写这篇赋,是因为其母。
陈子觞是家中独子,自幼骄纵,但他是个孝子,其母嫁进陈家之后,数年未育,受尽婆婆的讥讽,她的姐妹也嘲笑她,后来生了儿子,才在婆家过上了好日子。陈子觞念书考功名,希望能让母亲做上诰命夫人,在娘家姐妹面前也扬眉吐气。
当年陈白氏每每受到讥讽时,就绣梅花,她是名门闺秀,颇有才情,还题过几首梅花诗,陈子觞的《梅赋》中,化用了几句其母写的诗。
案情真相大白后,会试已过,马洪中了进士,已封了官衔。刑部判了马洪斩立决,他至死都一口咬定,是陈子觞偷了他的文。
“结案后,云大人威信更盛,窦方自尽谢罪,令大舅子辞官,心虚至今,所谓清流一脉伤筋动骨,朝廷才能有今日之局面。其实马洪等人聚众诬告,本是一件极其寻常的案子,历代常见,手法并不高明,就是因为陈子觞乃富家公子,马洪贫苦,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富的欺负贫的。再加之那陈子觞平时不太会做人,诬告他的穷书生人多,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又极会鼓动造势,鼓动得不明就里的老百姓都说陈子觞是罪犯,朝廷以为顺应民意,却办了冤案。”
兰珏问:“参与诬告之人,后来怎么判了?”
王砚道:“几个主谋斩或刺配,但后来许多人,只是随大流落井下石,就判得较轻,或是终身不得有功名,再轻些的就是免去功名,责令数年不得参与科考之类。朝廷还在陈子觞自尽的湖边立了祠堂,给他爹娘都加了封衔,江西陈宅,也改建了祠堂。人都死了,这些也都是妆妆门面罢了。”
说完此事,恰好到了端瑞门前,兰珏与王砚拱手作别,前往司部衙门,天色阴沉,烟灰的天际挂着一绺黑云,好像一抹不肯散去的冤魂。
到了司部衙门,属下向兰珏禀报,礼部衙门接到了一封匿名书信。
这封信来得极其蹊跷,昨天兰珏最后离开的司部,并没有看到这封信,今天一早,书吏就看见这封信别在内院的门锁上。
信纸是普通的粗纸,笔迹粗陋,已洇开了,七零八落地写着——
“试子马廉是文贼,窃文盗名,不配参加科试”。
第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