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港元是以英镑作为保证金发行,汇率跟英镑固定。然而,70年代英镑持续贬值,港元跟英镑的联系汇率让很多持有港币的商人损失惨重,并且,影响了香港正常的货币结算,而且,英镑逐渐退出了国际主流的结算货币,美元才是市场上最容易被接受的货币。
所以,70年代的港元一度实行跟美元联系汇率制度,72年港币跟英镑汇率脱钩,宣布跟美元捆绑,宣布1美元兑换5.65港元这个固定汇率。
不过,在74年美元宣布与黄金脱钩,美元的汇率显然会不会像过去那么稳定了。
其后,港府宣布港元跟美元脱钩,港元逐渐成为其中浮动汇率制的信用货币,不再跟其他货币捆绑,靠着信用来发行,发钞行和香港大量的金融机构,自然可以发行更多的本地钞票,放出更多的贷款。
这也导致了70年代香港本地经济突然加速上扬,尤其是地产、金融等等行业,收益最多。
随着港币跟美元、英镑等等主权货币脱钩,港元的价值则是取决于人们对于香港前途的信心。
信用动摇,投资者则纷纷抛售港元,并且拒绝接受港元作为结算货币,那么……不仅仅香港金融行业会遭到重创,而且,整个香港经济都会严重受挫!
港元汇率的波动,即使中国内地的企业依然还顾全所谓“政治大局”,而继续接受港币作为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交易的中间货币,让香港继续分享到资金和货物从自己手中中转所带来的佣金收入。
但是,美国、日本甚至英国的资本,可是都是理直气壮的暂停收港元!
外资机构拒绝接受港元,这对港元的重创,相当于的核弹。
简单说,港币跟美元脱钩之处,汇率是1美元兑换5港元,用了近8年时间,比当初超发了几十倍的港元货币投放到市场,也不过是造成港币汇率稍微贬值到了1美元兑换6港元的程度。
但是,82年中英谈判失利之后,长期人心浮动,也造成了港元汇率持续的下跌,到了9月份,港元汇率首次跌破1美元兑7港元。
而且,汇率下跌如尿崩一般止不住,为了应对港元下跌压力,83年9月8日,香港银行公会宣布自次日起,将存款利率上调1.5%,也就是储户一年期存款上升到7%年利率。实际上,这几年为了刺激香港楼市和股市的萎靡不振,存贷款利率出现了几次下调。相对于,80年巅峰时期,一年期存款高于18%利率,存款利率达12%以上。目前,香港的存款利率降低至6%,已算是几年来最低的利率水平。
至于,银行集体提升存款储蓄利率,也不过是为了提升储户对于港元的信心,与此同时,也是避免自身被恐慌的储户挤兑。
要知道,从74年港元跟美元脱钩之后,港元已经算是信用货币,完全不需要外汇作为保证金,也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作为担保,所以,港元发行规模不受控制的剧增。
加上地产、金融行业的繁荣,让银行疯狂的吸收存款和放出贷款,而忽略了经营风险。而现在港元信用遭到市场严重怀疑,损失最惨的当然就是一些对于风险考虑不足的中小规模的银行。
之后的几年时间,依然大量忽视了风险的银行为曾经的激进买单的时候,香港数百家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和被兼并。
即便是银行业提升了存款储蓄利率,但是,9月14日,也就是一天后,港元汇率再度遭到暴击,跌至7.89港元,创下港元汇率历史新低。
港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主要力量当然是外资和从香港出逃的资本,但是,9月1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彭励治却是在媒体发布会上指责称是“中国银行持续买入美元,做空港元”,造成的港元汇率危机。
然而……最大手笔抛售港元买入美元的却是汇丰银行这个港元做大的发钞行。
港元汇率危机期间,包括汇丰、渣打之类的发钞行,也通过做空港元,来对冲其自身持有的港元资产贬值的损失。汇丰至少持续抛售百亿港元从市场上买美元,最大的港元空头绝对是汇丰银行。
至于其他的外资和香港本土公司,甚至是一些有点储蓄的人,很多都是港元汇率大跌的帮凶。目前,整个市场到处都是抛售港元和买美元的投资者。
当然了……到现在才这么做,显然有点盲目,实际上,现在在后知后觉的兑换外汇,显然不能赚到一分钱,反而有可能被持续大脸。
真正爆赚的应该是新创业系,包括新创业电子、新飞科技、新创业出版等等公司,财力和银行信用不等,但都都用掉了能够用到的资源,把银行的信用额度全部用上,获得大量的港元贷款,然后……这些港元持续被换成了美元!
等到市场上都疯狂的抢有限的美元时,大部分银行只对原本存了美元的客户提供美元现金取款业务。
至于,其他的非美元存款的用户,想要兑换美元,手续费甚至涨到了5%,而且,每年兑换都是有限额的。
除此之外,黑市的汇率就更黑了,对港元完全不信任的投机者,甚至已经接受黑市价10港元兑换1美元甚至15港元兑换1美元的公平价格!
当然了,港元贬值对新创业财团而言,新创业电子公司受益最大,从中获取10亿港元的汇兑收益,原本盘古主机持续的亏本烧钱造成公司持续8个月陷入亏损总额,也因此被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