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着面前的常远祠,不敢相信般的翻了翻书页,一一再问。
“57页,倒数第三行。”
“结局(第85-110页)”
“97页,倒数第二段。”
“游泳池里的教皇!”
“106页,第三段第一行。”
“虽然我不喜欢‘曲线’这个词,因为电影公司项目部主管们及电影编辑书。”
记者又着急的翻了两页。
“111页……”记者看到这一页愣住了,半响没有说话。
常远祠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记者在常远祠的眼神下回过神来,喃喃道,“111页,第五段。”
常远祠翘起嘴角,淡淡道,“你很了不起。”
对,真的很了不起。过目不忘记者听说过,但那一般都是看一篇一千字上下的文,他们仔仔细细看过,然后一字不漏的重复出来。而这些也不是天生的,是学习到一定程度,积累的结果。像是常远祠这样,拿本书呼啦了两分钟,然后是过目不忘到这个程度,记者是没有听过的。
记者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常远祠又看了看旁边的两位女性,道,“不会是你们三个连起来骗我吧。”
这句话说得有些冒失,但是除了常远祠之外的人都和他一样处于极度震惊之中,第一个反应都是骗人的吧,不可能吧!这种想法,一时间倒是对记者的话有些认同。
常远祠见状,也没有在意记者的无礼,反而道,“不是还有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测试吗?我们可以慢慢来。”
记者抬起眼眸,看到了一派淡定的神色,心中一颤,他觉得他已经感受到接下来常远祠带自己的震惊。
然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接下来无论他出什么题目,常远祠都对答如流,无论什么样的计算,在对方看来都仿佛如同小学算数一样简单,几乎是他刚刚讲题目说出来,常远祠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不带一丝停顿的。如果是他的话,记者怀疑自己会不会连题目都没有缕清楚。而在此期间,旁边的两位女性为了验证记者和常远祠有没有骗她们,也出了几道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两个女性兴奋地惊呼着,早已被他的表现所征服。
而在安静的咖啡馆,他们几人的行为早已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看到常远祠在三人的提问下对答如流的情况,很多人不禁来了兴趣,一开始只是多了两人,后来又来了几人,渐渐地,咖啡厅的十几都在围在了一起。
在小记者找不到题目的时候,不知是谁提了一个问题,常远祠看了那人一眼,同时答了出来。于是整个场面就变成了常远祠面对十几个人的提问。
后面来到的人不知道他们在测试什么,只是胡乱乱问,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脑筋急转弯,专业的建筑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生活常识,所有人用各种方式考问着常远祠。
可是无论是什么问题,常远祠都在一秒之内给了对方答案,甚至原先的时候还只是考问他,后来人们就直接拿自己不会的问题来询问他,安静的咖啡厅气氛越发的热烈,连敬业的服务员都跑过来凑热闹了,在人群外面好奇地往里面瞅,两名记者表示都已经看呆了。
第33章 记者采访(二)
终于,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两名记者回过神来,向众人说明这是一场采访,艰难地压下了众人的热情,制作了他们的询问。
众人意犹未尽,就算不能提问也安安静静的围在一边,好奇这个博学多识的青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名记者在众多眼睛中的注视下有些别扭,清了清嗓子,继续开始向常远祠采访。
只不过从一开始专业的采访,话题有点歪。十分惊讶于常远祠现在所有用的智力,记者开始询问起那场改变他的事故。
“常同学你在经历那场事故前和现在有什么差别?”
“你确定是那起事故令你拥有了如此让人震惊的才能吗?”
“事故发生之后,常同学还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吗?”
“常同学有没有研究过令你发生改变的事故,其中的原因?”
……
这一个个问题问的,记者显然十分好奇能够造成常远祠现状的那场事故,也是,毕竟经历过那样的事情,然后因祸得福,反而有了更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这简直就像是发生在当中的故事,怎么能不让人心生好奇呢。
常远祠听着这些问题,一一将自己想好的说辞说给了记者。
在这种提问中,一旁好奇的群众也知道了常远祠的博学多识是怎么来的,纷纷唏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可是只有常远祠知道,他现在的学习能力并不是那场事故给予的,而是在系统的帮助下获得。只是他不能透露系统的存在,为了以后能够名正言顺的拿出超出地球知识的高科技产品,他也就只能这样张扬一下,提高他在众人眼中的智商,然后将智商的提高推到了那场事故上面。
兴奋的记者不知道又提了很多关于常远祠智商的问题,最后,职业意识回复,他回过神来,才开始按照自己预定的流程询问。
“常同学,经过测试,我想任何人都都会惊叹你现在的学习能力的,而你拥有了这样的学习能力之后,也并没有浪费自己的才能,依靠着自学考到了华夏科技大学。只是常同学原先是一名艺校生,大家都以为常同学就算转校也会选择艺术学校沾边的,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你为什么会选择了华夏科技大学呢?有什么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