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家堡的少年  关中林侠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dshu.com/48820/1.html

西北关中,高家堡,初夏。

一大圈槐树林,中间是上万平方的平坦空地。

这是高家堡的打谷场,到了秋天,大人小孩,都会围绕在这里忙碌,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现在离丰收还早,槐树下,有很多老人在纳凉。

虽然微风习习,树荫下很舒服,但是这些老人,脸色都很不好。

已经大半个月,没有见过一丝雨了,而且天气预报说,近期也不会有雨。

现在正是庄稼疯长的时候,干旱无雨,对他们预示着今年欠收,就算他们已经在田里打了很多水井,通过人工灌溉,也不能摆脱掉荒年的命运。

初春的久旱无雨,到了仲夏时,肯定又是连降大雨,等庄稼秀穗时,还会阴雨绵绵。这就是他们祖先总结的天气,只不过,这种大灾天气,越来越频繁,现在好像过几年就会遇到。

当然,遇到荒年,这些老人不至于去讨饭,更不会饿死。现在工商业繁荣,交通发达,他们家家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赚的钱,比地里出产要多得多。

高家堡里,人口岁数是两级分化,十八以下,六十以上占了绝大多数,这中间还留在堡里的,都是搞运输,开商店,饭店的那些人家,他们替本地人服务,就能养家糊口,不需要外出打工。

那些人不会对大旱,还是大涝介意,他们都很忙,现在也没有时间,躺在槐树下纳凉,更不会在这里长吁短叹。

只有不知忧愁的懵懂小孩,还在树上玩耍,爬树采槐花,这是他们既愿干,又能让家长高兴的事情。

大人说,爬树是基本功,等他们把这里每一棵树,都爬到顶一次,他们也能像小哥哥一样学武了。

打谷场中间的,那些顶着烈日在练武的少年,就是他们羡慕的小哥哥,只有三四十个半大小子,就把偌大的晒谷场,折腾得烟尘四起。他们练的是高家堡祖传的红拳。

红拳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周、秦。西周沣镐盛行的武舞和角力,就是西北老秦的庆功舞。

秦时,长安游侠儿的手搏和击剑,天下闻名。这些都是现在的红拳鼻祖。

高家堡小孩子,从小必须练习红拳,因为这拳法,是高家堡建立当初,就一直屹立这里的保障,提起高家堡,有‘大军绕路,盗贼远遁。’的说法,就能说明高家堡昔日的威名。

四个半大小子,各拉着一个石头碾子,绕着晒谷场,往前一步步走,到了老人歇脚处,一个高大威猛的老者,喊了一声:“峰子,你们过来喝点盐水,再绕一圈,就开始吃饭。”

四小子立刻丢下绳子,跑过来,也不顾浑身是汗,直接往泥地上一趟,拿起边上的盛水葫芦,仰天就往嘴里猛灌。

峰子叫高建峰,他们四人都是初一学生,平时住校,这个时间,都在学校里。这两天是周末回家,才能有时间这么玩,高老爷子让他们周末两天,各拉着碾子绕着场子十圈,他们从早饭后开始拉,已经四圈了,早就累坏了,却没有任何的不耐烦,反而乐此不彼。

高建峰四人是同年,是从小一起爬树玩的,上小学时,开始是四人拉着一个碾子,拉完一圈,才能上课,小学就是高家堡小学,老师就是高老爷子夫妻,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放学,高老爷子说了算。

那是噩梦般的六年。等他们考到外面的初中后,每到周末就会回家,重温一下噩梦,因为他们在校五天,没有这大碾子拉一圈,都感到浑身不舒服。

这晒谷场上,练武的一帮人,经历都和他们差不多,有的初中毕业,就专心留在家里练武,有的是高中生,也是周末回来练武的,高老爷子是总教头。

高老爷子是念过书,又出去当过兵的,是高家堡里能文能武的人物,也一直是高家堡的村长。老伴高奶奶是虞京知青,回城参加过高考,没有考上后,又回到高家堡,嫁给高老爷子,两人建起的小学,让高家堡后辈中,没有失学的,至少初中毕业。

至于教拳的,这些在槐树下的老人,都是武师,谁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坐在这里吹风纳凉,也是在照看小孩子练武的,眼睛都盯着练武场,随时把孩子叫过来指导几句。

等四人再拉一趟回来后,高老爷子和其他那些老人,已经把饭菜从家里拿过来,就在槐树林下的桌子上摆着。

练武的小子,也都收工,各自回到自家的小桌上,安稳地吃饭,或者端着饭碗,到别的桌上,弄几筷好菜吃吃。

孩子练武,消耗很大,必须要补足营养,说实在的,大家饭桌上,都差不多,至少都有一大盆肉。不同的是手艺,还有搭配的辅料,肉食都是和药材一起煮的,能不能煮得好吃,就看各家的手艺了。

吃完饭是这些老人的午睡时刻,各自收拾碗筷回家了,那些年轻人,是不需要午睡的,三三两两围在树林里,打牌下棋,或者耳朵里塞着mp3,手里拿着小说在看。只有四个小子,老老实实做作业。

现在这些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父兄辈都在外面工作,其实混得还不错的,把他们留在家里,无非是陪老人,还有练好功夫。

他们能够混得好,凭的就是从小练拳,当兵可以当尖子兵,出来就是高身价保镖,功夫好的,直接去珠南当选手,退役后,也有教练身份。就算功夫差点,也能当个保安队长。

他们赚了钱,也不能忘了家里,因此高家堡人吃喝是不愁的,老人感慨荒年,实在是眼看着


1、高家堡的少年(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