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刘宗敏、李过、宋献策等人被豪格和多尔衮的军队一路追杀,最后带三四万残兵败将溃逃到太原,驻守太原的陈永福立即率领全城文武大将出迎闯王。
陈永福感念李自成的既往不咎之恩,此时对李自成死心塌地,他对李自成十分恭敬,丝毫没有因为李自成的兵败而对他怠慢,好吃好喝的大酒大肉都送到了李自成军中,还收拾了原晋王的藩王府供李自成等人住下。
李自成惊魂初定,在太原整顿了一下兵马,收了一路上的残兵游勇,大约还有四五万人马。
“朕自起兵以来,东征西讨十五年,好不容易才打下京城,现在满洲鞑子太过于猖獗,以为明崇祯报仇的名义追杀过来,你有何良策吗?”李自成对陈永福坚守太原还是很赞赏的,到了太原原来的藩王府邸,问计陈永福。
陈永福回答说:“请皇上立即下旨,飞檄晋地各路守关文武,整顿兵马,准备和满洲鞑子一战。另外,太原城墙高大,易守难攻,粮食充足,至少可以再支撑半年,殿下只要重兵固守太原,然后休兵养马,再图恢复故土即可。鞑子兵入中原,必不能长久,臣相信他们不日就会退去。”
李自成觉得陈永福说得有道理,严令大顺军各路兵马死守关隘,但是,多尔衮的辎重部队此时也已经赶到了,满清的火器攻城也很厉害,李自成在太原呆了没两天,听说多尔衮的八旗大军已从居庸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农民军已被斩首数万,李自成的大军守不住。
为了争取民心,多尔衮一路贴安民告示和吴三桂的借兵信,这时也并不屠城,不要求汉族剃发,只是声称“要为先帝崇祯报仇,将农民贼军杀得一个不剩”,受到不少不明真相的地主乡绅的欢迎。因为吴三桂向满洲人“借兵”,目的是为了平定李自成的起义军,他这种做法,和春秋时请秦师救楚,唐朝时请吐蕃兵前来平定安史之乱有相似之处。
吴三桂的信里也有“如今我朝五故遭此国难,还望北朝(满洲)恻然念之,拯危扶颠,出民水火,此乃大义大仁之举“,大明的臣民这时看待满洲八旗入关,跟后人看满清入关窃取中原是不一样的,都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义师,夹道欢迎多尔衮的军队。而李自成的大顺军,因为逼死先帝崇祯,已经成了大明人人喊杀的弑君仇人。
“太原虽然易守,但不如西安稳固,我们不如早些回去布防。”李自成有点心慌,便决定马上班师回西安,那里毕竟有他的大顺皇宫和娘娘,有潼关天险,还是农民军的大本营,他找来军师宋献策、权将军刘宗敏等人商议对策,表达了自己准备回西安的心思。
宋献策说:“多尔衮的八旗军,乃是劲敌也,大顺军宜避之。最佳之策,乃是入四川,川为天府之国,我军不如沿河南、荆、襄以入川,倚为根本,学蜀汉先得三分天下,待元气恢复,然后再图进取。”
“臣反对!我等万万不可去四川。”这时,丞相牛金星站出来,大声表示反对。
牛金星也被吴应熊送回来了,吴应熊拿他换了唐通的儿子和老母亲,唐通母子团员,对吴应熊更加赞赏和支持。而且,吴应熊知道,牛金星此时已经和宋献策不和,放他回去,正好可以让李自成集团内讧。
果然,牛金星本来在京城时就看宋献策不爽了,回到大顺军中,听到军中传言,说是军师宋献策和吴应熊谈判时,宋献策默许吴应熊杀了牛金星,心中对宋献策更加嫉恨。加之吴应熊在关押牛金星时,严刑对他,打得他皮开肉绽,他这书生细皮嫩肉,在牢狱里受了不少苦头,左腿废了,他把账都算在了军师宋献策的头上,觉得宋献策没有及时救他,因羞成怒,与宋献策结下不解之仇,便有意除去宋献策,好拔去眼中钉刺。牛金星想除掉宋献策,还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这样李自成就算再要甩掉他也不可能。
牛金星抱着这种怨妇的心态,对宋献策提议抢先入川的战略自然不同意,李自成还没问他的意见,他就主动站出来大声说:“皇上,军师之言差矣。我兵虽败,到太原后尚拥数十万之众。现在建州之兵远来,势已疲惫,我若申明大义,以吴三桂引借外兵残害我中国,使军士各自奋勇,自能一以当百。满洲八旗虽强悍,我大顺军爷能战,实不足畏。大王欲雪屡败之耻,不如集中兵力在太原一战。大敌当前,岂可长他人威风?更何况,听说张献忠率部年初就向四川进发,我军若去,必然会发生军事冲突。”
一个是跟随自己多年的丞相,一个是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两人都是李自成十分信任的智囊,他们的意见不合,李自成很烦,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回西安比较保险,道:“朕这几日每天都睡不好觉,一醒来就接到战败的战报,潼关天险,我们还是回西安吧。”
宋献策沉默不语,因为他觉得,西安不像四川那样山路崎岖,还多大河,若多尔衮率八旗军猛攻,西安也未必守得住。
牛金星见宋献策不说话,抢着表态:“臣愿意跟皇上回西安,山西多是降卒,确实不太安全,比如姜襄那些贼人,就都复明了。”
权将军刘宗敏也觉得回陕北比较安全,说:“牛兄弟说得对,我也跟着大哥回去,毕竟还是自家兄弟可靠。”
宋献策对主力大军都撤退回西安表示反对,不顾李自成的黑脸,建议说:“皇上要是铁了心回西安的话,太原各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