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征兵广告片  好莱坞制作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9dshu.com/87767/93.html

掌声的簇拥重返军营,深藏功与名。

这些美国大兵在银幕上的“英雄壮举”令全球观众“肃然起敬”,令热血男儿们“心驰神往”,也令这批影片在不知不觉中俨然成为了美军的征兵广告。

其实美军搭台、好莱坞唱戏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近百年前的电影诞生之初,双方就关系密切,只不过当时军方之所以配合剧组,是出于教学目的——影片可以当做军校教材。

正基于此,二战时期的美国军方才得以直接参与征兵电影的制作和宣发,弗兰克·卡普拉等导演就曾拍摄过高水准的征兵片,但那和鼓吹越战的鹰派影星约翰·韦恩在60年代拍摄的《绿色贝蕾帽》替美军歌功颂德一样,都属于“非常时期”的昙花一现。

如今意义上的“征兵片”是指反思越战的电影偃旗息鼓后,一批着力塑造美军正面形象的高投入商业片,以80年代风靡一时的《壮志凌云》为开端,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广告特征太明显,也曾遭遇过不少非议。

然而,现在和未来,随着电影叙事手法和视觉语言的翻新,美国大兵在银幕上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伟岸,美军的综合实力也得到愈发淋漓尽致的展示,征兵效果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五角大楼开出的赞助额度也急剧上涨。

同时,经验丰富的编剧更懂得如何不露痕迹的将广告元素编织在情节中,从而大大降低观众的敏感度,如今的《独立日》就像是未来的《变形金刚》一样,完全具备这些特质,而且按照杜克的设想完成影片,就会发现广告意图远没有《壮志凌云》当年那么露骨。

从商业角度看,剧组与五角大楼的合作是一桩只有傻瓜才会拒绝的双赢买卖。

自从越战硝烟散尽,美国从义务兵制改为志愿兵制后,军方每年都需耗费巨资拍摄征兵广告,但再好的广告也不如制作精良的商业大片更有煽动性,而且电影与广告相比优势巨大,其公关宣传成分被掩盖、消解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让观众在与角色同患难的感官轰炸和心理历险中,潜移默化的陶醉在其中,同时还避免了对广告的天然抵触心理。

换成杜克的角度,他制作的这部“主旋律”战争科幻动作大片,具备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激情澎湃的情节、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等商业特征,产生的积极感召力正与征兵广告所需不谋而合,理所当然能获得军方提供的道具和技术支持,以更低的制作成本换取更高额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杜克本身并不带弱智光环,哪怕化身为前苏联的政委,啰里啰嗦说了如此大一通,伦霍中校也没有给予任何承诺,他本身也没有这个权力,只是保证将杜克的意思原版传回五角大楼,也会适当帮剧组争取赞助的可能。

“谁说五角大楼都是蠢货加白痴?他们的钱很好坑?”

送走伦霍中校后,杜克也有些抱怨,如果五角大楼真像电影或者前世网络上描绘的那般幼稚,他也不用费如此这般的口舌,也许他根本没有费这些口舌的机会。

随后的几天里,杜克重新审阅了美术组和特效组绘制的厚厚一摞图稿,外星人的模样和飞船就此定型,图纸转到了工业光魔特效部门,由斯坦·温斯顿负责的模型制作就此拉开大幕。

最近的一周,杜克主要都在关注模型方面,除去外星模型外,还要确定城市和北美标志性建筑的模型,所有的爆炸戏只会采用实景拍摄,而电影需要电脑cg合成的镜头,也进入到先期制作阶段,工业光魔的一个电脑特效部门,如同模型特效组一样,也进驻了位于华纳制片厂的剧组,不断与杜克交流。

此外,演员试镜也进入到了第二轮,杜克还要分心主要演员的选择。

(求推荐!求收藏!求三江票!)(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第九十三章 征兵广告片(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